Leangoo 6.4.1 版发布
当前版本主要进行了一些功能优化和bug修复。
修复和优化
- 【优化】新建项目流程优化;
- 【优化】注册流程优化
- 【优化】登录页优化
- 【修复】修复某些情况下拖拽添加卡片成员会同时添加到多张卡片上的问题
- 【修复】修复团队版绑定新手机号报错问题
- 【修复】修复在个人中心页创建项目时,没有可选的部门问题
- 【修复】修复移动端快捷方式无法打开Leangoo问题
文章频道为您提供Leangoo实践,以及Scrum,敏捷,精益创业,产品创新等领域专业文章。
当前版本主要进行了一些功能优化和bug修复。
敏捷团队有一个常用的度量指标——团队是否完成了迭代规划的全部工作。
评估团队多擅长完成其承诺,这并没有错。但不能要求团队每次迭代都完成全部工作。
这不现实,并且会导致团队为了安全交付所有工作而保守地承诺。
期望过高会导致运作失灵
我知道有这样一个团队:团队老板(就是CEO)警告他们,如果不能完成所有工作,他就会“采取纠正措施,甚至可能会解雇团队”。你们设想一下,会发生什么。
团队绝不会积极主动地在迭代中承诺更多工作。他们只会竭力去寻找工作量上的平衡点,使其既不会表现懒惰而惹上麻烦,也不会承诺太多而可能完不成。
适当的目标是多少?
我发现对团队来说,比较合适的目标是:80%情况下,团队能完成承诺的每项工作。这对业务来说,能提供较好的可预见性;对团队来说,也不会达不成。
说得更清楚点,一个好的敏捷团队应该能在10次迭代中8次完成其规划工作的100%,而非团队每次迭代都完成其规划工作的80%。这两者是很不一样的。
如果认为做不到,就请您不要规划
当尝试80%情况下能完成100%工作时,团队的感觉应该是:自己应该能达成目标,但实际上又做不到每次都达成。
我喜欢把它比喻成篮球运动员投篮。除非球员感觉能投进球,否则就不应该投篮。但即使是最伟大的球员也非常清楚,并不是每次都能投进球。
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只能投进40%至50%的球。而这个数值对大多数敏捷团队来说,意味着可预见性不足,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把80%作为目标的原因。
您的经验是什么?
您的团队在完成承诺工作方面表现得如何?请在下面的评论中分享您的想法。
作者:Mike Cohn
译者:李洁(Jerry Li)
原文链接:
https://www.mountaingoatsoftware.com/blog/an-agile-team-shouldnt-finish-everything-every-iteration
春节期间,新型肺炎疫情肆虐全国,假期即将结束,但是疫情还不知道何时才能缓解,多数企业可能不得不选择在家远程办公。对于不需要大量团队协作的岗位,比如销售、客服等,准备好电脑、电话基本就可以开工了,但是针对研发型的一些团队,如何开展远程协作办公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笔者根据自己曾经辅导分布式敏捷团队的一些经验,给大家一些可参考的建议。
在家办公,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,比如需要照看小孩,老人,时间节奏往往不是那么的规律。 因此,团队首先需要对每个人的作息时间进行统一的约定,比如每天的上班时间,中午的休息时间,晚上下班的时间,敏捷团队会议的时间安排等。
及时通讯讨论群就不说了,平时都在用。由于敏捷团队需要每天开站会,不定时还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协作讨论,所有多方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是必须的,可以使用Zoom、Teamviewer,微信群视频,或者钉钉,飞书等工具。
代码仓库的建立通常有这几种可以参考的思路:
第一, 也是最快的方法,将你的代码托管在类似于Github私有代码仓库这样的代码托管平台上。
第二, 用Gitlab或其它工具,在阿里云,AWS等云平台上自己搭一个
第三, 使用VPN连到自己企业的企业内网
持续集成环境、集成开发和测试环境,如果您原来就在云上的,就比较简单,如果不是,有两个思路:
第一:在阿里云,AWS等云平台上搭建环境
第二:使用VPN连到自己企业的企业内网
1) 有很多敏捷团队管理需求直接使用的是物理的故事卡和故事墙,在远程工作环境下,这个会是一个大问题。推荐使用一些可视化的电子看板工具比如Leangoo,来代替故事卡和故事墙。
2) 针对需求的协作,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,如何进行远程的需求梳理活动,需求梳理活动通常需要团队一起共创完成需求细化、编写用户故事的验收条件等。 那么远程环境下怎么来开展需求梳理呢?我们推荐的方式是使用视频会议+Leangoo协作式脑图来进行。Leangoo提供了一个多人实时协作的脑图,通过这个脑图我们可以实现从Epic到Feature、Story、AC(验收条件)的四层结构可视化,并且团队成员可以共同远程实时编写故事和验收条件。
3) 需求确认和设计效果的确认
很多时候,我们无法在梳理会上完全确认所有的需求,相关的设计效果,在进入迭代后也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,笔者的一个实践是,设计师可以将设计的效果进行视频录屏,及时的发到开发群进行讨论和确认。
1)物理的任务看板,在这个时候,可以通过实时的可视化电子看板替代,电子看板一定要便于操作,能够达到接近物理看板的易用性。Leangoo工具提供了实时同步,实时协作的看板,非常易用,可以实现可视化和透明化的管理。
2) 远程Sprint计划会议
计划会议通常做两件事情:第一,明确迭代目标;第二,讨论设计,确定如何实现目标,并拆分任务。
计划会议期间,肯定会涉及到方案的讨论,写写画画是必须的,我们的实践是使用Surface 的手写笔+OneNote 画布,通过Teamviewer共享屏幕来进行方案的讨论。
任务分解我们使用Leangoo实时协作看板,多个人同步进行任务拆分。
3) 远程的每日站会
每日站会是一个15分钟的面对面的站立会议,远程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采用视频会议加上实时同步的看板结合的方式进行。
4) 远程迭代评审
迭代评审,可以通过Teamviewer/Zoom共享屏幕,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。
5) 远程的迭代回顾
远程的迭代,我们的实践是通过Leangoo共享的实时协作脑图+视频会议来进行,脑图可以是头脑风暴的方式,海星图的方式或者根因分析图的方式,有很多种思路。
6)缺陷和问题的跟踪
缺陷和问题的跟踪,如果是当前迭代的缺陷,直接放到迭代看板上处理就可以了,如果涉及到遗留的缺陷,可以使用leangoo的缺陷看板来来进行实时跟踪。
7) 迭代过程的Showcase
开发团队开发好的功能,及时的将做好的功能录视频发到开发群跟PO确认,不要让PO等到迭代结束才看到。
8) 开发过程中的讨论
有时候你会发现,团队会在聊天群针对一个问题,无休止的发信息讨论,当有多次信息往复的时候,团队就要有意识的终止群讨论,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沟通,遇到这种情况Scrum Master可以提醒团队。
在这段艰难的时期,期望上面的这些小小的建议能够帮助到您和您的团队,大家共度难关。以上提到的这些Leangoo工具中的功能,所有团队都可以免费使用。
祝愿所有的朋友们新年快乐、身体健康、阖家幸福!
上篇介绍了如何使用Leangoo思维导图实现影响地图。本文,将介绍如何用Leangoo脑图来做多级需求管理。
什么是Epic?
Epic是史诗故事,通常需要花费多个Sprint来开发和测试,才能完成最终的交付。它通常范围比较大而细节描述较少,Epic的粒度比较大,在团队开发前通常需要拆分成多个更小的用户故事。
假如构造月度销售报表科目时,可能有这样的史诗故事:“作为销售经理,我希望能分区域看销售数据”。
什么是Theme?
Theme是指主题故事,是一组相关的用户故事的集合。Epic通常比较大,会分解出很多个小的用户故事,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故事的相关性,通过Theme主题故事对其进行分组。
什么是Story?
Story是User Story的简称,用户故事是从用户的角度来描述用户渴望得到的功能。
用户故事通常按照如下的格式来表达:
Read more →
影响地图是一个工具,它建立了业务价值到产品功能的映射。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Leangoo脑图创建影响地图,并且基于影响地图进行需求规划。
Leangoo 的5.8.12版本发布了Leangoo的脑图功能。Leangoo脑图是一个共享的思维导图,它具备了思维导图的所有属性,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思维导图。那么Leangoo脑图有什么不一样呢?主要有如下三点:
所以,它可以用来代表需求、任务、测试或者一篇文档等等。而且每个节点都可以引用到看板上。
有了这些特性, Leangoo脑图就十分强大了。针对敏捷研发,Leangoo脑图有很多实用的场景,比如实现影响地图、用户故事地图、多级需求管理,知识管理、测试案例、迭代回顾等等。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文章来介绍这些实用场景。
本文,我们先从影响地图开始,介绍如用Leangoo脑图来实现影响地图。
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和第二篇,我们分别介绍了Spotify的敏捷研发团队和研发过程。
在本篇,我们将介绍Spotify的敏捷工程文化。
Spotify通过文化和价值观来进行管理,在本篇中,我们从如下八个方面来介绍Spotify的敏捷工程文化:
一、 如何管理小队的自主性
二、 如何管理标准化
三、 如果做到以人为本
四、 如何管理部署上线
五、 如何管理创新
六、 如何管理失败
七、 如何处理浪费
八、 如何管理文化
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,我们介绍了Spotify的敏捷研发团队,以及它独特的组织架构。在本篇,我们将介绍Spotify基于敏捷开发和精益创业思维的产品研发过程。
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,我们介绍了Spotify的敏捷研发团队,以及它独特的组织架构。Spotify的研发团队采用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组织架构,如下图所示:
2018年4月,来自北欧瑞典的音乐流媒体公司、百亿美元独角兽Spotify创造了历史,它成为了当代上市公司当中,第一家通过“直接上市”的方式在美国纽交所成功挂牌的公司。这家公司改变的可能不仅是人们听音乐的习惯,而且还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。截至2018年初,Spotify拥有1.59亿的全球活跃用户数量、7000万的付费用户数和46%的付费用户增长率。Spotify是当之无愧的音乐流媒体领域的霸主,排名第二的苹果音乐,无论是付费用户还是活跃用户,都只有Spotify的一半。
是什么成就了Spotify?他们是如何打造出这么一款深受用户喜爱的产品的?幸运的是有Henrik Kniberg的存在。Henrik Kniberg是全球知名的敏捷和精益教练,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,他参与了Spotify公司的这一过程,并写下了多篇文章,向外界揭开了Spotify公司的神秘面纱。
笔者通过自己的收集和整理,梳理出了Spotify敏捷模式的整个过程,并通过一系列的文章呈现给大家。在本期的文章中,笔者将首先介绍Spotify的研发团队。 Read more →
敏捷开发团队(Scrum团队)在每天开每日站会的时候会领取当天的任务,这个实践在敏捷开发中叫做sign-up-for-tasks即领任务。这个实践源自极限编程,在1998年,极限编程最早期的介绍中提到了,“指派任务”和“领任务”是传统方式和极限方式的一个显著区别。
领任务是指,团队成员在任务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,或者贴上自己的照片,表明这个任务,由这个成员来负责。领任务的活动通常在开展每日站会的时候进行。领任务的方式体现了团队自组织的工作方式,传统模式下的经理指派任务是命令和控制的工作方式。
领任务的实践看似简单,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做好,通常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误区:
Read more →
首次了解到Leangoo,大概是2年前。之前已经有过比较多的Scrum实践,当时在前司开发了一个看板的系统,离开后在新团队没有类似的工具,有点不便,就想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工具!
Google一下后就找到了Leangoo,用了一下,和之前自己开发的工具功能基本一致,非常方便实用,上手很快,所以就成了忠实用户
在半年前来到吴晓波老师的公司巴久灵担任CTO。公司的IT团队组建不久,不到一年。担负着好几个产品的开发任务,整个项目管理比较混乱。
我第一件着手要做的事儿,就是按产品线划分团队,然后采用Scrum开发过程,来提高团队交付能力,并使团队聚焦在有价值的产品上。在给大家培训了基本的Scrum知识后,就需要有工具来辅助落地。
Read more →